Gogoro宣佈美國SPAC上市,恭喜台灣新創站上國際舞台。
因為在新創工作,我都會稍微留一下市場動態。
最近看到幾個SPAC的收購案有感主動投資的策略分析思維,用在自我職涯分析的賽道非常好用
先說一下SPAC。
SPAC 是「空白支票」公司的總稱,在沒有預先確定的商業計劃之下,SPAC 使用首次公開募股(IPO)籌集資金,以收購新創企業。
因為 IPO 期間購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算是尚不清楚目的而投資的,因此才有「空白支票」一說,而 SPAC 的管理層必須在 24 個月內找到收購標的並同意收購,如果在目標日期前沒有達成收購目的,就要結束並返還投資人信託的資金。
回過來投資,在自我投資上,團隊管理、創新思維、業績成長、溝通說服、商業嗅覺、決策分析,這每一個面向都是成為領袖的試煉。
負責人需有強大的自學能力,才能帶領組員跨部門激盪。
要如何做到估值超高速的成長?
中間會需要如何執行跟槓桿外部的資源?
同樣的時間,用在分析股票,先分析自己我覺得會更好用也更實際,因為自己就是最大的主力,如何操盤自己這檔股票?
提醒自己,別把自己變成沒什麼成長性的股票。